在AI热潮——或者如山姆·奥特曼(Sam Altman)在最近一场晚宴上所言兴盛网,是AI泡沫——中,既有赢家也有输家。有些企业可能会像亚马逊在互联网泡沫时期那样一飞冲天;而另一些则可能像Pets.com那样折戟沉沙。
20世纪90年代末,在数字优先型公司的崛起推动下,股市达到新的高度。互联网泡沫最终破裂,Webvan和eToys.com等公司纷纷破产。但那个时代也催生了一些我们至今仍在使用的科技巨头,如亚马逊和eBay。
OpenAI主席布雷特·泰勒(Bret Taylor)认为,那个时代与当前的AI热潮有许多相似之处。在“ACQ2”播客中,他表示,人们往往只记得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留下的残骸中的那些公司。
“如果提到互联网泡沫,人们就会想到失败,”泰勒说,“但如果你看看现在的标普500指数,再看看那些在那个时期创立的公司的价值,有人可能会说,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热情和炒作都是完全合理的。”
25年后,一些“七巨头”科技股可以追溯到那个时期。亚马逊于1997年上市兴盛网,并挺过了互联网泡沫的破裂;谷歌成立于泡沫时期,但直到泡沫破裂后才上市。有人将微软2001年的反垄断裁决视为泡沫的顶点。
“它确实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,”泰勒说,“它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体系。它改变了一切。”
AI也在以类似的方式提振市场。风险投资家正将数十亿美元投入AI初创企业,而大型科技公司则在AI基础设施、人才和相关资本支出上投入数百亿美元。7月,英伟达成为首家因AI公司对其GPU的需求而市值达到4万亿美元的公司。摩根士丹利最近预测,AI生产力的提升可能会使标普500指数增加高达16万亿美元。
市场的狂热让一些怀疑论者称AI为泡沫,并将其与之前的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。科技大师埃里克·戈登(Erik Gordon)告诉BI,“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将比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更多,他们的损失也将更加惨重。”
奥特曼本人在最近一场有记者参加的晚宴上兴盛网,也将AI比作泡沫。
“当泡沫发生时,聪明人会对一个核心事实感到过度兴奋,”奥特曼根据The Verge的报道称,“我们现在是否处于投资者整体对AI过度兴奋的阶段?我的看法是肯定的。AI是否是很久以来最重要的事情?我的看法也是肯定的。”
“有人将损失一笔惊人的财富,”奥特曼在谈到那些由“三个人和一个想法”组成却获得巨额投资的AI初创企业时说,“我们不知道是谁,但很多人将赚得盆满钵满。我个人认为,尽管我可能最终被证明是错的,但总体而言,这将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净收益。”
泰勒对泡沫问题也持类似乐观的态度,并将其与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。他提到了关于“agentic”一词被过度使用的笑话。
“市场上充斥着‘江湖骗术’,”他说。
但泰勒也预测,会有一些真正可持续的公司留下来。不出所料,他指出了ChatGPT的巨大增长,该应用在推出后仅两个多月就拥有了1亿用户,并在App Store上保持领先地位。
泰勒还提到了服务于B2B市场的AI软件公司,如Lovable,这是一个用于创建应用和网站的氛围编码平台。
“我认为这里确实创造了真正的价值兴盛网,”他说。
宝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